栏目标题
修改日期
操作
2019-07-10

记者从工信部获悉,2019年1-5月,我国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收入和研发投入均保持较快增长,行业总体运行平稳。


总体运行情况

互联网业务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1-5月,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简称互联网企业)完成业务收入4282亿元,同比增长19.4%,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但比一季度加快2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保持较快增长。1-5月,全行业研发投入额达181.2亿元,同比增长15.6%,增幅较一季度回落6.8个百分点。


分业务运行情况

互联网企业在网络音乐和视频内容、旅游出行、生活服务和公共服务平台等应用不断创新,带动互联网收入规模稳步扩大。

信息服务规模增速回升。1-5月,包括网络音乐和视频、网络游戏、新闻信息、网络阅读等信息服务收入规模达2978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较一季度提高了3.8个百分点,占互联网业务收入比重为69.5%。

互联网平台服务保持快速增长。1-5月,以提供生产服务平台、生活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为主的企业实现业务收入903.9亿元,同比增长17.9%。

互联网数据服务实现快速增长。在 “互联网+”深入推进和各行业信息水平不断提升的拉动下,作为关键应用基础设施的互联网数据中心、云服务、云存储等业务实现快速增长。1-5月,互联网企业完成相关的互联网数据服务收入41.3亿元,同比增长36.5%;截至5月末,部署的服务器数量达153.4万台,同比增长24.8%。


分地区运行情况

中部、西部地区互联网业务收入增速高出全国。1-5月,东部地区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3351亿元,增长18.1%,占全国(扣除跨地区企业)互联网业务收入的比重为92.2%。中部地区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117.4亿元,增长63.8%。西部地区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149.2亿元,增长25.3%。东北地区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17.6亿元,同比增长5.8%。

主要省份收入增速保持稳定,部分省市出现负增长。互联网业务收入居前5名的广东(增长12.2%)、上海(25.3%)、北京(19.5%)、浙江(32.5%)和福建(14.6%)共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3227亿元,占全国(扣除跨地区企业)比重达88.8%。部分省市出现负增长,包括山东、山西、广西、贵州、吉林和黑龙江。

2019-07-10

库兹韦尔在它的《奇点临近》一书中曾描写到:在“奇点”到来之际,机器将能通过人工智能进行自我完善,超越人类,从而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现在我们正一步步朝着这个方向前进,一些“简单粗暴”的工作正在被智能设备全面取代,让人类将主要的精力投放到技术革命和创新方面。

意愿是好的,但实际上,然而“创新”一词对于全世界90%的人口来说还显得特别陌生,大多数人停留在工业文明集中化生产的方框中,很难快速转变思维,这将直接促发集体性躁动不安。

而更为可怕的是,人类长久以来“万物之灵”的自我感觉会丧失,成就感也会大大减少,随之而来的有可能是滑向生物本能,以非道德的行为刺激空虚的精神:毒品的泛滥?色情的无度?邪教的盛行?......都有可能,人类将接受一次“倒逼产生的进行”,其将涉及意识形态、组织形态、工具形态等方方面面。


01、意识形态:形而上学的兴起

我们如何应对人工智能为人类生存造成的危机?要知道,这种危机是不可避免的,不是可以禁止和毁灭的。想必只有思想的进化才是唯一可靠的应对方式。

工业文明中,大部分人的学习历程像是在流水线上作业,缺乏应有的对终极问题的思索和对于未知世界的探求。因为工业文明需要统一、严肃和整齐,所谓的叛逆和混乱是工业文明最大的敌对势力。

然而世界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创造和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市场要求我们为了创新不遗余力,否则根本无法生存。其实,创新一直站在人类历史最重要的位置上,只是被工业文明那种整齐划一的假相掩盖了。

如此务虚的命题究竟在何时变得如此重要?很简单,从社会角度来讲,这是市场的需求;从个人角度来讲,这是生存的需求。未来的生活需要我们都成为思想者,不间断的创新。当然,这并非更加虚伪的形式主义,在充满人工智能的未来社会,思考深层次的问题不光能实实在在地产生价值,更是抚慰人心、平定浮躁的一剂良药。

由此可预测,形而上学必将兴起,这将不再只是哲学家们获取高层次精神满足的通道,而将成为社会性的一股教育浪潮。

周国平说:广义的形而上学就是所谓终极关切,“终极”既可从价值论角度理解,指终极的意义、目的;也可从本体论角度理解,指终极的实体、原因。在多数哲学家那里,这两者是一致的,最高的目的往往也就是最初的原因。

它是变中之不变,多中之一,相对中之绝对,瞬时中之永恒,是万有之全,世界统一性所在,是万物由之生化又向之复归的始基,是世界的根本奥秘,存在的底蕴。在哲学史上,占据统治地位的方式是依靠概念思维手段去把握终极实在,用尼采的话来说,即“认为思想循着因果律的线索可以直达存在至深的深渊”。

形而上学的兴起是思想进化的前提,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不因人类意志而改变。它的兴起将打破各种学派和主义,而以一种新的、更符合时代的方式组成前所未见的思想部落。


02、组织形态:部落的兴起

人类从远古时代即以部落的组织形态谋求生存和发展。不同的部落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图腾(文化符号)、习俗和沟通模式,这类似于今天的网络社群。网络社群是以不同的兴趣爱好而聚集的,这种聚集相比于远古时期的部落是极为松散的,因为爱好无法促使大家形成统一的思想或行为目的。

思想或行为目的的统一是部落形成的前提,随着形而上学的兴起,人类将产生无数各不相同的思想,而每一种思想都绝不会只是由一个人持有,所以围绕每一种思想都将会聚拢一些志同道合的人,这样就会形成初步的思想部落。

当前大部分的思想部落都是以宗教的方式存在的,因信仰而联结起来的人们明显更容易跟随组织发展下去。这种部落将突破空间的局限,随着交流的便捷和交通的迅捷,一个思想部落的组成人员很可能来自各个国家,因为智能化的发展将会使语言不再成为障碍。借着相同的思想或行为目的联结起来的思想部落将会比公司组织甚至政府组织更为牢固,其关系也更为紧密。

更值得强调的是,思想部落绝不是仅仅停留在网络上,随着部落的发展,同一部落的成员很可能会像远古时代的人类那样进行群居,并会设定部落的文化标志和组织机构。当无数思想部落都完成群居之后,国家的机能将会逐渐减少。甚至,在未来的某一天,现有的国家将不复存在。

与远古部落不同的是,部落与部落之间将会进行频繁的思想和生活层面的交流,每个部落将成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于是,贸易将变得更为密切,贸易将无数个部落联结起来,形成世界共同体。

世界共同体的使命不再只是维持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和发展,他们共同的使命是抵抗未知的敌人和进行星际移民。


03 工具形态:人脑的开发

科幻大片《超体》在2014年登陆我国,以其超凡的想象力和震撼的视听效果,让大脑潜能一时间成为无数科幻影迷热议的话题。电影讲述了主人公露西由正常的10%的大脑使用率开发到100%的过程所呈现出的普通能力到超能力的变化,最终变身为无所不能的“女超人”。



影片向我们传递了一个观念,人类只利用了10%的脑容量。这个流言可能最早来源于美国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人的能量》。他写道:“我们现在仅仅只运用了智力和身体的一小部分”。他甚至还拿爱因斯坦说事儿,说他恐怕拥有着远超过常人的大脑使用率。

对这一说法,很多科学家并不认同,科学作家罗比内·博伊德表示:“并不是我们只使用了大脑的百分之十,只不过是这个大脑如何运作的不解之谜,我们仅仅解开了百分之十而已。”

孰是孰非且不必论,我们就以最朴素的认知模式来思考,大脑确实还有很大的开发的空间,比如,假若从此刻起我们不再学习不再思考,那我们的大脑必然只能停留在现阶段的水准,而若我们持续地学习和思考,则必然会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

我相信大脑的开发必然会成为一个非常严肃的课题,因为人类的潜能是无限的,从钻木取火到火星着陆,这中间隐藏着多么庞杂的因果。

人类大约有几百亿个脑细胞,每个脑细胞大约有几百条脑神经,每条神经上大约有几百个突触,每个突触有几百到几千个蛋白质,一个脑细胞的作用大约相当于一台大型计算机,一个突触的作用大约相当于计算机的一块芯片。可以很简单地推算出来,人的大脑相当于上千亿块或上万亿块芯片。

人类目前最大型的并行计算机,美国的白色战略加速计算机(White ASCI)也不过8000块芯片,和人类的大脑比,相差大约一亿倍,也就是差8到9个数量级。

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一般用一秒钟能做多少次加法运算来统计,目前最快的是日本的“地球模拟器”,每秒40亿次。

由于人脑是超级巨大的并行运算系统,所有突触以及每个突触上的所有蛋白质,都可以瞬间同时运动,蛋白质之间又只有几纳米距离,电流在这个距离上一秒可运行几千亿次,人脑运算速度的数量级就大得没法形容,大约1后面跟27个零到30个零。要知道,40亿次,才不过是4后面跟9个零而已,差了大约20个数量级。

英国《独立报》曾经报道说,研究人员首次计算出了人脑的记忆容量,发现人脑在这方面的能力超过所有的电脑。那些预言电脑的能力将超过人脑的人已经能够被证明是绝对错误的。

报道说,在《大脑与思维》杂志发表了上述计算结果的科学家们说,尽管最大的电脑的记忆容量是1,000,000,000,000个字节(10的12次,即方),人脑的记忆容量的字节数则大到10后面跟8432个零。研究人员说,记忆是自然智慧的基础,而人脑的记忆容量至今还是个谜,因为没人能建立合适的计算模型将其测算出来。

人的大脑开发利用了多少?药物能否促进大脑潜能开发?未来大脑真的会具有超能力吗?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对此进行深入的探索。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未来,我们将以人脑为终级生产工具,机器人可能会像现在我们研究电脑一样研究人脑,从而得到更快的计算工具,更大的存贮工具,并且还能下载、转移、传承人脑中的存贮的内容,并随意配置人脑的计算能力——比如多个人脑进行协同工作,就像现在的云计算。


04、思想大爆炸

可以预见,人类会迎来又一次思想大爆炸。它既是倒逼产生的进化启动的条件,又是其实现的结果。

大约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思想大爆炸:在前后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世界上迅疾地产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出现,基本框定了人类几千年的社会生活、精神文化的格局。

在中国,老子约生于公元前571年,孔子约生于551年,墨子约生于公元前468年。

在印度,释迦摩尼约生于公元前623年,还有同期出现的《五十奥义书》。

在波斯,琐罗亚斯特(查拉图斯特拉)约生于公元前660年。

在古希腊,赫拉克利特生于公元前540年,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8年,柏拉图生于公元前427年。

这还并不是一份完整的名单,但即便如此,也足够令我们震惊,因为这些人影响人类今后几千年的几乎所有思想,在那一刻突然从这些伟大人物的大脑深处喷涌而出,就像瞬时爆发的火山一样。

这些思想的出现,几乎将人类以后几千年活动的原则确立了下来,如宗教的原则,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原则,人类的本质、意义、地位等等。以中国为例,产生于那时的儒、道、墨三家,一直到今天依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甚至已经内化成一种思维的方式。

这次思想大爆炸以一种超绝的智慧、悲天悯人的情怀,关照着人类的灵魂和精神,赋予了这场思想大爆炸极其强烈的使命感。这次爆炸产生了大量的神秘哲学,这些哲学甚至涉及到一些高深玄妙的宇宙层面的知识;这次爆炸还产生了大量“伦理哲学”,比如中国的孔子学说,就是一种道德哲学;几乎在同期产生的印度《五十奥义书》中也有大量道德伦理。

“伦理哲学”的目的是规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说到底是为了拯救社会。同时产生的古希腊哲学,虽然以理性的自然科学为主,但它关注的重点依然是人,它希望从肉体上拯救人类,把人类的思想从非理性中解脱出来。

从那以后,人类再也没有如此大规模地关心过自己的精神世界,甚至放弃了对灵魂的尊重,转而关心起自己的肉体与感官。如果说,公元前五世纪的思想大爆炸是精神至上论,是精神文明;那么以后的文明基本上是物质至上论,是物质文明。客观地说,我们的物质文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已经远远将灵魂抛在了后面。

然而,关于这次思想大爆炸的原因,至今没有一个满意的解释,似乎是精神的进化突然遇到了一个奇点,于是无数精深的思想狂风暴雨式的倾泻而出。笔者定义这次思想大爆炸为一次自然地思想进化。

而接下来要说的是第二次思想大爆炸,目前我们无法预测这次思想爆炸的具体时间,但基本可以确定,从历史的时间尺度来讲,已经近在眼前了。第二次思想爆炸跟第一次相比最为不同的是,第二次思想爆炸的原因不再是思想自然进化遭遇奇点,而是智能化飞速发展所产生的反促进作用力倒逼的结果。而且第二次思想大爆炸将产生相比教第一次思想爆炸更为令人震惊的思想。

首先,形而上学的兴起将使人类更为关注精神和灵魂,而不再只是关注物质文明。而且,人类对于精神和灵魂的思考将不再朴素,借助发达的科技,必然会探索到精神和灵魂更深层的秘密;

其次,思维部落的崛起将增强人类之间关于思想的沟通和交流,百家争鸣的盛况将再度出现,这将会加速人类思想的升华;

再次,随着强智能化的倒逼,人类对于大脑的开发将会有所突破,这会进一步开拓此次思想大爆炸的深度和广度。



人类在第二次思想大爆炸之后,将会重新构筑新的生命观和宇宙观,一些目前科学无法解释的神秘力量也将被探知,说不定,我们目前深信不疑的科学真理,到那时也会摇摇欲坠。而现在我们所担心的强人工智能甚至超人工智能将要为人来带来的生存危机,也许在那之后都将变得不是问题。

新的机器文明,会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相伴而来吗?

2019-07-10


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我们身上,它已经在改变我们所知道的整个工业格局。

随着大量使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增强现实,机器人和网络物理系统(CPS)等新兴技术,行业正在朝着创造更加协作的环境的方向发展,数据,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力,也称为工业物联网或IIoT。




在制造业,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医疗保健领域不断加大投资IIoT 见证并为所有正确的原因。

全球制造业是IIoT的主要投资者,利用工业传感器,信标,先进的RFID标签,店内分析和连接制造机器(甚至是机器人技术)来收集和分析来自各种数据点的数据,以优化无数制造流程和操作,如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企业资源规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供应链管理(SCM)。

在所有选择在其系统中实施物联网的企业中,94%已经看到了他们投资的健康回报。因此,您认为回报良好,许多企业会使用物联网的一些或其他用途来更好地管理其运营。那就是你错了。

令人惊讶的是,不到三分之一的行业决策者已经为其业务实施了明确的物联网战略,不到四分之一的人有一个全面的路线图,以便在未来使用它。

不应该是这种情况。如果回报良好,您应该尽快加入物联网的潮流,并利用这项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术充分发挥您的业务潜力,并将其扩展到新的高度。

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利用物联网来更好地管理各种业务流程,提高整体性能并降低成本。


主动资产管理

全面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可以帮助组织跟踪其所有资产的运行状况,位置和效率。资产可包括从手持设备,原材料到大型工业设备的所有产品。

借助智能传感器传达有关资产的位置,性能和整体状况的实时数据,您可以通过在危急情况下实施资产的预测性维护来消除停机时间,并避免巨大损失。

在资产管理方面,为了节省成本,有许多行业正在利用物联网的资产跟踪和管理功能。

例如,采矿业在其采矿现场使用智能传感器来检查该区域周围的空气。如果采矿现场的空气中存在有害气体,智能传感器可以检测到并将信息传达给现场管理人员,以便他们可以停止流程并保护其工人的福祉。采矿业中使用的重型设备也可以配备许多物联网传感器,以优化其使用和部署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回报,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在物联网的帮助下,资产跟踪和管理的另一个用例可以在海运业中见证。物联网传感器放置在船上以跟踪其整个旅程中的确切位置。在更细微的层面上,这些船舶运载的每个集装箱也都具有物联网功能,以确保集装箱在正确的环境条件下运输,以确保这些集装箱内的货物不会受到任何损害。


库存管理

借助智能物联网设备,您可以在全局范围内跟踪和跟踪所有库存。管理人员可以访问有关可用材料,正在进行的工作和新材料的预计到达时间的实时数据。最终,这有助于管理人员相应地管理需求并优化供应,并降低价值链中的共享成本。

也许,使用物联网更好地管理其库存的公司的最大例子是亚马逊。亚马逊目前管理着超过5亿个库存单位(SKU),并在全球运营着490多个履行中心和中心。亚马逊员工过去常常手动走过这些大型履行中心挑选他们的产品。

但是,当亚马逊于2012年收购 Kiva Systems 时,所有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这是一家生产物联网驱动机器人的公司。由于这些机器人拥有关于特定产品在其大量库存中的位置的所有数据,因此它使他们能够以无与伦比的效率完成所有的工作,并帮助他们减少冗余的运营成本。据报道,通过在其13个履行中心中使用这些Kiva机器人,亚马逊每年节省约2000万美元。其中,显然是很多。


严格的质量控制

通过在您的产品或其制造单元上放置物联网传感器,您可以从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收集汇总的产品数据和其他重要数据。物联网传感器可以检测产品制造中使用的不合格原材料,运输对产品的影响,废物,环境因素对产品的影响。通过控制偏差,物联网系统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对其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并优化成本。

例如,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约克的工厂制造单位中的无数物联网传感器中的哈雷戴维森已将智能物联网传感器放置在其油漆室中,以检查其热量和湿度水平。如果他们的喷漆室的热量和湿度水平从设定的标准波动,物联网传感器会自动检测它并相应地调整风扇的速度,以确保维持适当的环境条件,以获得公司闻名的优质油漆作业。


产品包装优化

通过将IoT传感器放置在产品的包装上,制造商可以深入了解产品的各种环境和处理效果,以及是否在运输过程中被篡改。使用这种洞察力,管理人员可以决定是否需要更改产品的包装,以确保在最终到达客户时不会以任何方式损害产品。或者,如果产品或其包装需要从头开始完全重新设计,以获得更好的性能,节省成本或在整个产品过程中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

这还不是全部,还有其他物联网产品包装优化用例。其中之一是数字标签。将数字标签放在产品的包装上,使客户几乎可以立即访问有关产品的所有信息。

它与QR码和其他触发器协同工作,可以提取有关任何相关信息的图像,视频和教程,以帮助客户更好地使用产品。使用这些标签,实时优惠券和折扣,这对于提供卓越的客户体验非常有用。

除此之外,更智能的产品包装解决方案还可以配备跟踪日志和微芯片以确保真实性,许多大公司如Luis Vuitton,MK,Chanel和Levis已经利用这项技术来打击假冒问题,保护他们的客户和他们的品牌的声誉。供应链管理 工业物联网通过跟踪供应链中的材料,设备或产品,实时访问供应链。通过使用物联网将工厂连接到供应商,供应链中的所有相关方都可以跟踪和跟踪依赖关系,物料流和制造周期时间,从而潜在地减少等待时间并满足其他资本要求。

借助智能物联网设备,整个供应链的报告可帮助制造商收集并向ERP,PLM和其他重要系统提供重要的交付信息。它还有助于制造商找出并纠正供应链中的关键问题,并略微提高其效率。

2016-02-24

我国消费贡献率创15年来新高、中高端消费供需结构矛盾凸显


                                                                         2016-02-24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23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15年我国境外消费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至少7000亿至8000亿元用于购物。中高收入阶层境外购物占相当大的比例,并从主要购买奢侈品牌、高档品牌转向高质量的、性价比合适的日用消费品。

专家表示,境外消费旺盛折射当前我国消费尤其是中高端消费供需结构矛盾,建议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消费市场供需错配问题,促进消费结构加快升级,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旺盛 我国消费贡献率创15年新高

30.1万亿元和1.5万亿元,这是高虎城谈及消费问题时引用的两个数字。这两个数字反映出我国消费的现状特点。

从总量来看,2015年我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消费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比2014年提高了15.4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也就是说,中国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外贸拉动为主向由内需特别是消费为主的重大转型。”高虎城说。

相较投资和进出口这两驾马车,消费在2015年表现更为亮眼。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创15年新高,在投资和出口增长明显回落的情况下,消费充分发挥了对经济增长“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专家指出,消费贡献率提升是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和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结果,反映出中国居民消费进入新时代。

高虎城表示,消费旺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连续三年高于GDP增长,消费能力不断提高。二是社会保障体系越来越健全,使人们有钱敢于去消费。三是消费条件不断改善。与此同时,1.5万亿元则折射出大量消费外流的现状。据商务部数据,2015年我国出境人数达1.2亿,境外消费,包括旅费、住宿费、购物费达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至少有7000亿至8000亿元用于购物。中高收入阶层境外购物占相当大的比例,并从主要购买奢侈品牌、高档品牌转向高质量的、性价比合适的日用消费品。


错配中高端消费供需结构矛盾凸显

专家表示,境外消费旺盛折射当前我国消费尤其是中高端消费供需结构矛盾。一方面,消费进入新阶段,中高消费阶层正在崛起。另一方面,凸显出当前消费供给侧能力的不足。高虎城表示,中国目前有一个中高收入阶层正在形成,这个阶层不满足于大众化的消费,中低端商品和服务难以满足其消费需求。

目前一个大的趋势是,在就业稳定的基础之上收入还会逐步增加。2015年,我国的GDP达到67.7万亿元人民币,近11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左右,一些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已经超过10000美元,甚至超过15000美元,中高收入消费人群正在聚集,因此境外购物仍然在增加。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境外消费旺盛主要缘于国民收入水平提高。从日、韩等国的经验来看,国民收入到达10000美元之前,境外消费都是高增长的态势,大致为30%到40%的增速。我国现在人均GDP在8000美元的水平,正处在境外消费高增长的区间,“从过去五年看一直是高增长,未来还会延续高增长的态势”。

需求侧中高阶层形成的同时,供给侧则相对不足。中国建设银行(4.730, 0.00, 0.00%)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指出,供给结构升级缓慢、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抑制了我国居民现实消费需求。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迟缓,创新能力欠缺,存在着大量的低水平过剩产能,难以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许多存在现实消费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无法获得,或者由于品质安全等原因消费者不敢消费,导致现实消费需求被严重抑制。此外,供给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优化,供需信息不对称导致潜在消费需求难以转换为有效需求。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不足也制约了消费需求增长。


出路破解消费供需错配重在供给侧改革

高虎城表示,商务工作从供给侧发力的一个重点,就是满足中高收入阶层个性化、差异化的消费需求,满足他们对更多品种、更好质量、更为安全、更为舒适的购物环境需求。下一步,将主要解决商品品种、价格、质量、安全、购物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比如品种,我国提供的商品种类仅有二三十万种,而发达国家某一知名超市的商品种类超过70万种。”高虎城指出,再比如价格,这涉及税费问题,还有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国物流成本已经有所下降,但仍然高出发达国家将近一倍。此外,还要通过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实现不出门就可以在境外购物。

据了解,相关部门已经在加紧研究引导消费回流的若干政策。日前,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口岸进境免税店政策的公告,决定增设19个口岸进境免税店,同时将免税额从5000元增至8000元。

赵萍对记者表示,免税店的价格和品类对消费者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增设进境免税店对吸引境外消费回流的效果应该比较明显,值得期待。与此同时,还应该更多鼓励跨境电商的发展,与免税店形成互补。因为免税店的消费特点是临时的、偶发的,而跨境电商上的购物虽是碎片化的,但可以是经常性的。

此外,供给侧发力还包括:制造业未来应该更加关注设计、创新以及市场反应能力,重塑研发。流通环节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一是引进新业态,增加更多品类,使得消费者选择余地更大,二是渠道扁平化,以短渠道模式降低成本,使得商品价格更加合理。

专家建议,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消费市场供需错配问题,促进消费结构加快升级,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具体举措包括营造有利于双创的良好市场环境,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市场环境,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营造消费环境,培育新增长点。加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以制度创新助推新兴产业发展等。

展望今年消费形势,高虎城说:“2015年消费的增长是在2014年基础之上的一个持续增长。我个人认为,2016年还会延续这个趋势,这也是有关方面一个普遍的判断。”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15-07-17
电商加快“出海” 支撑体系是成败关键

2015-07-17


    今年以来,在国内利好政策的驱动下,京东商城、阿里巴巴等国内电商巨头正在加快“出海”步伐。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国内电商纷纷“出海”,在形成外贸增长点等方面意义重大。同时,“出海”之路不会一帆风顺,支付、配送等支撑体系是成败的关键。

    近日,京东商城宣布进军俄罗斯市场。京东商城与俄罗斯物流运营商SPSRExpress和网上商店Ulmart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准备发展自己的送货基地。另一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不仅已在俄罗斯布局完毕,还瞄准了美国市场。不久前,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斥资5600万美元购买美国母婴用品类电商Zulily的480万股A类股。至此,阿里巴巴已成为该企业最大的外国股东。

    最新数据显示,国内147家电商平台中,有46%的商家已经开展了海外业务,34%的商家正在计划向海外市场进军,国内电商“出海”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

    艾媒咨询CEO张毅说,电商在国内的竞争已成“红海”,而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正成为中国电商着力开拓的“蓝海”。例如,2014年俄罗斯网购市场增长31%,交易额达7130亿卢布,但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不到2%,而在中国,网购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已突破10%,这无疑是海外电商平台进入俄罗斯市场的最佳机会。

    政策层面的利好,也促使国内电商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国内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对外贸易,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做大做强,从优化海关监管到提供财政金融支持,都给出了支持政策。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指出,在中国外贸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国内电商加快“出海”步伐,将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中小微企业借助电商平台参与全球贸易,有助于他们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攀升,这与“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大方向完全契合。

    同时,业内人士坦言,中国电商要拓展海外业务,支付、配送等支撑体系是成败的关键。运送时间长、物流费用高是中国电商在拓展海外业务时普遍需要面对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商城此番进军俄罗斯,在支付体系上已有所突破。据介绍,京东已与俄罗斯的两家支付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并将投入巨资在俄建设物流中心和其他重要基础设施。

    阿里巴巴“出海”,同样在支付与物流方面投入巨资。支付方面,蚂蚁金服在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6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物流方面,菜鸟网络达成了与新加坡邮政、澳大利亚邮政和巴西邮政的战略合作,并根据当地消费者使用自提点降低物流成本的习惯,在这些国家和地区设立了8000多个海外自提点。



---来源: 行业资讯

2014-10-14
供应链金融将走向何方

2014-10-14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大数据的运用与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让供应链金融服务更直接、更简单、更有效。银行需要依靠数据运用的科技力量和变革决心,从海量数据中提取价值信息,迎接“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如今,供应链金融踏着创新的脚步而来,体现更广阔的市场生命力,在改善行业生态环境、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机会、改善银行金融服务模式方面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供应链金融的三个发展趋势

1.产品竞争转变为服务平台的竞争
    从供应链金融服务商的角度看,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产品,但在银行间市场,产品同质化程度高,供应链金融仅依靠产品竞争难以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为提高竞争力和客户黏度,银行开始搭建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化服务平台,用以整合供应链上的资金流、物流、商流和信息流,利用科技手段特别是互联网技术,提升业务操作的便利性和作业效率,降低业务运营成本。
    线上化系统的信息交互和整合,为银行提供了客户日常生产经营和销售信息,有助于银行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服务,提高客户的忠诚度,通过互联网或直联技术,让客户快速链接供应链,链接一切相关的行业、贸易、交易服务等信息集群,这种改变让供应链金融公司的客户体验呈现“零售客户化”,操作体验出现根本变化。可以预见的是,银行供应链金融的竞争将转化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的服务渠道和服务能力两者叠加的竞争。

2.供应链生态主体寻求结合
    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过程中,核心企业暂且不说,银行、物流商、交易平台、电商平台等存在一定微妙关系,均希望介入对方的领域实现供应链一体化的服务功能,就目前而言,对于大多数银行、物流商、电商而言,加强合作实现共赢是提升整体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并且已经出现了更深层次的合作。物流商一直伴随着供应链金融的探索和成长,并已成为金融服务的重要参与者,未来物流商金融参与度和衍生的金融服务将会持续增加,包括在途融资、远程控货、仓单创新融资、风险参与等,物流与银行的合作会继续加深。
    交易平台、电商平台上的交易背景、客户全体、渠道管理都是清晰和透明的,加上供应链金融对资金流的控制,能够有效提高平台交易量和融资效率,交易平台、电商平台与银行合作,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嵌入交易、电商平台成为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现实路径。随着创新和变革的要求,未来各方的两两结合,甚至三三结合,都不会让业界感到奇怪,合作的方式也许会突破传统思维,出现跨界交融的崭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如某某物流金融公司、某某平台供应链金融公司等。

3.不可回避的“大数据”时代来临
    当今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随着商业数据的积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革新,如何运用商流中的信息进行决策支持已成为经济主体学习的课题。大数据的运用与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会让供应链金融服务更直接、更简单、更有效,核心企业、供应商、经销商的生产经营数据将与银行直联,银行可直接通过数据分析,目前最初级的手段是ERP对接,完成对企业直接授信关键信息的核定,客户选择更加自如,融资流程更加简单,风险预警更加及时。
    “大数据”时代来临,银行想要顺利接棒,就需要依靠数据运用的科技力量和变革决心,从海量数据中提取价值信息,对数据价值的认定是前提。在市场上,尽管已经涌现了许多数据服务商,但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只有基于某行业的数据才能体现更大的价值,只有银行本身具备一定行业专长,银行才敢于涉足“大数据”金融领域,而供应链金融银行恰恰满足这个基本要求。因此,供应链金融比任何领域都更适合迎接“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供应链金融的三个演变方向

1.交易银行
    供应链金融通过对核心企业的信用捆绑,实现对其上下游企业的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融资产品强调对交易的理解和控制,第一还款来源于交易的自偿性。交易本身是复杂的,如何识别交易的真实性,并分析交易的安全性,控制交易产生的现金回流到指定账户,需要有专业的人才、产品、组织和系统的支持。供应链金融涉及金融服务坚守银行基本服务职能,其中,结算与支付的金融服务更是和交易行为息息相关。
银行在识别和解决交易融资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产品体系、人才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这有助于银行持续在交易融资和交易服务方面实现专业专长,最终在业内成为从客户交易中发现业务机会,提供交易全程融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银行”。未来,交易或将脱离实物范畴,演变为非实物交易,供应链金融的理念也将扩展到解决非实物交易的金融服务领域。

2.行业银行
    供应链金融产品在特定行业具有“可复制性”,是占领行业的最佳模式。与单纯靠资源投放的方式相比,供应链金融更具技术含量和风险缓释能力,通过“行业认知、分析角色、了解需求、设计方案、行业复制”的五步闭环式营销模式,让成功的融资解决方案可迅速在同类企业复制,解决行业内企业的融资问题。对于行业内的龙头企业,除了设计行业服务模式外,其个性化的需求也会得到银行的高度重视,寻求行业模式和个性化需求的高度协同,这种变化是实体行业固有的趋同力所致,这种现象被称为“行业趋同”。
    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自然提出占领行业的若干规模目标,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专业分行、专业支行就是最好的迹象。银行通过行业服务模式,尽可能捕获更多的行业核心企业,通过核心企业完成对其上下游客户的融资支持,专业、个性化的操作模式,增加客户黏性,形成客户规模。银行在与行业的核心企业群体的合作过程中,逐渐明确行业金融的责任和利益规则。就银行而言,供应链金融银行学习行业生态,传播行业生态,尊重行业生态,影响行业生态,逐渐成为一家“行业银行”,实现对若干行业的基本占领是“行业银行”成功的标志。

3.产业银行
        供应链金融专业银行对行业供应链的研究进一步加深,不再满足于对供应链上下游交易融资,而是依托于对供应链的认识,利用自身能力帮助客户完善渠道管理,完善上下游的交易模式,完善关联行业的相互作用,协助企业完成对产业的管理。
    产业银行的主要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供应链中实体产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纵向对核心企业上下游的再延伸,横向介入产业的发展生态圈加强金融职能横向服务的能力。这是因为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积聚的行业能力,让银行具备优化产业模式的独到见解和能力,银行敢于更深层次地嵌入关联产业,将行业银行升华至产业银行层面。
    供应链金融对产业的贡献是显著的,银行对行业生态深入了解后,事实上可以在金融的层面帮客户做产业,具备深厚产业背景的银行更深知其中的意义,有理由相信银行未来供应链金融发展就是金融更深地嵌入相关行业,相互哺育,形成互利,建造独具特色的、难以复制的产业银行模式。

发展供应链金融的三个战略选择

1.全链条的资源开发
    供应链金融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流程,包含上下游、内外贸,但由于传统部门架构的原因,如国际业务与国内业务的分离,传统产品和交易类产品的分离等,目前银行供应链金融大多局限在单环节产品,部分组合产品有生硬的衔接,未能实现对供应链全流程的融资支持。企业的经营是连续的,资金运用于采购、生产到销售全流程,跨境的采购与销售已非常普遍,银行预付、存货和应收三大类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全流程化能完整地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问题。
    通过全流程的服务介入客户全流程的生意,客户交易信息的获取更加容易和透明,信贷决策也变得更容易,在全流程产品的基础上,供应链金融的目标客户群体的定位出现下沉,供应链金融的产品运用范围进一步拓宽。在实际业务中,跨境人民币消除了跨境供应链金融所担心的币种转换的技术操作和规避汇率风险,使供应链金融更容易实现全流程覆盖战略,真正做到境内外一体化的金融服务模式,让服务不再被割裂。

2.提升渠道产品的运用
    除了与电子交易市场、电商平台、物流公司的合作外,渠道业务还包括现金管理、银企直联、ERP对接等互联网金融手段,这些产品除了本身具备客户服务功能外,与供应链金融业务息息相关,都是基于把握现金流和信息流的业务模式,ERP监管授信模式就是典型的服务案例。在业务之外,渠道产品的运用是银行收集客户经营信息数据的渠道,符合银行数据化融资的战略要求。
    在目前利用数据的实务上,客户的财务系统或销售系统可以向主办银行开放,为银行所用,系统的运用嵌入具体的业务方案中是目前一个很重要的创新方向。客户及客户交易对手的大量真实且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可以成为银行在客户筛选、授信判断、贷后管控依据等方面的重要运用方向,如能在一家银行的整体公司业务风险管理上体现数据的价值,则会让银行的数据化战略更有深度意义,而这一切都是必须建立在渠道产品的有效支持基础上。

3.实施客户维度的管理
    随着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深入,传统公司业务、投行业务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营销边界进一步模糊,供应链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依托供应链金融的获客能力和专业银行对供应链的深入研究,传统公司业务、投行业务、供应链金融业务在供应链中的运用将更加体现一体化,在这样的业务发展中,银行实施了供应链金融将按客户维度进行管理的举措,将通过供应链金融渠道拓展的客户称为供应链金融客户,而逐渐淡化了产品维度的管理,银行的客户管理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终端业务包括按揭和租赁,是供应链金融末端业务需求,特别是在工程机械、专用设备、交通工具等行业更具有现实的需求,因此,终端业务产品如果能有效衔接,那么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延伸将更加完美。这已超出银行公司业务范围,供应链金融的纵深发展已出现跨界的战略需求,若能实现,供应链金融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来源: 《贸易金融》杂志4月刊

2013-10-28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

2014-08-26


国发[2014]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近年来陆续出台了家庭、养老、健康、文化创意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服务供给规模和质量水平明显提高。与此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亟待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涉及农业、工业等产业的多个环节,具有专业性强、创新活跃、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显著等特点,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向结构调整要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大措施,既可以有效激发内需潜力、带动扩大社会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也有利于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为加快重点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科学规划布局,放宽市场准入,完善行业标准,创造环境条件,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实现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等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坚持突出重点。以显著提升产业发展整体素质和产品附加值为重点,围绕全产业链的整合优化,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在研发设计、流程优化、市场营销、物流配送、节能降耗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
坚持创新驱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体系,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应用,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态。
坚持集聚发展。适应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因地制宜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制造业集中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以及有条件的城镇等区域集聚,实现规模效益和特色发展。

二、发展导向

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引导企业进一步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分离和外包非核心业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我国产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一)鼓励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鼓励农业企业和涉农服务机构重点围绕提高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完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鼓励有能力的工业企业重点围绕提高研发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发展市场调研、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工程总包和系统控制等业务。加快发展专业化设计及相关定制、加工服务,建立健全重大技术装备第三方认证制度。促进专利技术运用和创新成果转化,健全研发设计、试验验证、运行维护和技术产品标准等体系。重点围绕市场营销和品牌服务,发展现代销售体系,增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能力。强化期货、现货交易平台功能。鼓励分期付款等消费金融服务方式。推进仓储物流、维修维护和回收利用等专业服务的发展。

(二)推进农业生产和工业制造现代化。
搭建各类农业生产服务平台,加强政策法律咨询、市场信息、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种养过程监控等服务。健全农业生产资料配送网络,鼓励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承包作业、机具租赁和维修服务。推进面向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的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以及生产、检测、计量等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开展工程项目、工业设计、产品技术研发和检验检测、工艺诊断、流程优化再造、技能培训等服务外包,整合优化生产服务系统。发展技术支持和设备监理、保养、维修、改造、备品备件等专业化服务,提高设备运行质量。鼓励制造业与相关产业协同处置工业“三废”及社会废弃物,发展节能减排投融资、清洁生产审核及咨询等节能环保服务。

(三)加快生产制造与信息技术服务融合。
支持农业生产的信息技术服务创新和应用,发展农作物良种繁育、农业生产动态监测、环境监控等信息技术服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鼓励将数字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丰富产品功能,提高产品性能。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积极发展定制生产,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促进智能终端与应用服务相融合、数字产品与内容服务相结合,推动产品创新,拓展服务领域。发展服务于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数字内容、数据托管、技术推广、管理咨询等服务平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三、主要任务

现阶段,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

(一)研发设计。
积极开展研发设计服务,加强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培育企业品牌、丰富产品品种、提高附加值。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支持研发体现中国文化要素的设计产品。整合现有资源,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步伐。鼓励建立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企业和工业设计服务中心,促进工业企业与工业设计企业合作。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和中介服务体系,发展研发设计交易市场。开展面向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知识产权培训、专利运营、分析评议、专利代理和专利预警等服务。建立主要由市场评价创新成果的机制,加快研发设计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第三方物流。
优化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服务,提高物流企业配送的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推广企业零库存管理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加强核心技术开发,发展连锁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重点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北斗导航及地理信息等技术在物流智能化管理方面的应用。引导企业剥离物流业务,积极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大型物流企业。完善物流建设和服务标准,引导物流设施资源集聚集约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加强综合性、专业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货物配载中心建设,衔接货物信息,匹配运载工具,提高物流企业运输工具利用效率,降低运输车辆空驶率。提高物流行业标准化设施、设备和器具应用水平以及托盘标准化水平。继续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工作和快递服务制造业工作,加强仓储、冷链物流服务。大力发展铁水联运、江海直达、滚装运输、道路货物甩挂运输等运输方式,推进货运汽车(挂车)、列车标准国际化。优化城市配送网络,鼓励统一配送和共同配送。推动城市配送车辆标准化、标识化,建立健全配送车辆运力调控机制,完善配送车辆便利通行措施。在关系民生的农产品、药品、快速消费品等重点领域开展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示范试点。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加强产销衔接,扩大农超对接规模,加快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市场改造升级,拓展农产品加工服务。

(三)融资租赁。
建立完善融资租赁业运营服务和管理信息系统,丰富租赁方式,提升专业水平,形成融资渠道多样、集约发展、监管有效、法律体系健全的融资租赁服务体系。大力推广大型制造设备、施工设备、运输工具、生产线等融资租赁服务,鼓励融资租赁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引导企业利用融资租赁方式,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鼓励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开拓国际市场。紧密联系产业需求,积极开展租赁业务创新和制度创新,拓展厂商租赁的业务范围。引导租赁服务企业加强与商业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合作,充分利用境外资金,多渠道拓展融资空间,实现规模化经营。建设程序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转高效的租赁物与二手设备流通市场,建立和完善租赁物公示、查询系统和融资租赁资产退出机制。加快研究制定融资租赁行业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和行业自律。建立系统性行业风险防范机制,以及融资租赁业统计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

(四)信息技术服务。
发展涉及网络新应用的信息技术服务,积极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促进定制生产等模式创新发展。加快面向工业重点行业的知识库建设,创新面向专业领域的信息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能力。加强相关软件研发,提高信息技术咨询设计、集成实施、运行维护、测试评估和信息安全服务水平,面向工业行业应用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促进工业生产业务流程再造和优化。推动工业企业与软件提供商、信息服务提供商联合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的数字化水平。支持工业企业所属信息服务机构面向行业和社会提供专业化服务。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

(五)节能环保服务。

健全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增强节能环保指标的刚性约束,严格落实奖惩措施。大力发展节能减排投融资、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工程咨询、节能环保产品认证、节能评估等第三方节能环保服务体系。规范引导建材、冶金、能源企业协同开展城市及产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建立交易市场。鼓励结合改善环境质量和治理污染的需要,开展环保服务活动。发展系统设计、成套设备、工程施工、调试运行和维护管理等环保服务总承包。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开展专业化节能环保服务。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建设“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探索节能量市场化交易。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废弃物逆向物流交易平台。积极发展再制造专业技术服务,建立再制造旧件回收、产品营销、溯源等信息化管理系统。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六)检验检测认证。

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鼓励不同所有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增强权威性和公信力,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持保障服务。加强计量、检测技术、检测装备研发等基础能力建设,发展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计量、检验等服务。建设一批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构建国家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加强先进重大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加快发展药品检验检测、医疗器械检验、进出口检验检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等服务,发展在线检测,完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体系。开拓电子商务等服务认证领域。优化资源配置,引导检验检测认证机构集聚发展,推进整合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检验检测标准,开展检验检测认证结果和技术能力国际互认。培育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检验检测认证集团。加大生产性服务业标准的推广应用力度,深化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


(七)电子商务。
深化大中型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促进大宗原材料网上交易、工业产品网上定制、上下游关联企业业务协同发展,创新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引导小微企业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业务。抓紧研究制定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意见。深化电子商务服务集成创新。加快并规范集交易、电子认证、在线支付、物流、信用评估等服务于一体的第三方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发展。加快推进适应电子合同、电子发票和电子签名发展的制度建设。建设开放式电子商务快递配送信息平台和社会化仓储设施网络,加快布局、规范建设快件处理中心和航空、陆运集散中心。鼓励对现有商业设施、邮政便民服务设施等的整合利用,加强共同配送末端网点建设,推动社区商业电子商务发展。深入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建设,发展电子商务可信交易保障、交易纠纷处理等服务。建立健全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工作保障机制。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统计监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和快递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培育农产品电子商务,鼓励网上购销对接等多种交易方式。支持面向跨境贸易的多语种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服务创新和应用推广。积极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向工业生产经营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延伸。

(八)商务咨询。
提升商务咨询服务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水平。引导商务咨询企业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大力发展战略规划、营销策划、市场调查、管理咨询等提升产业发展素质的咨询服务,积极发展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税务、勘察设计、工程咨询等专业咨询服务。发展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开展咨询设计、集成实施、运行维护、测试评估、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和信息安全服务。加强知识产权咨询服务,发展检索、分析、数据加工等基础服务,培育知识产权转化、投融资等市场化服务。重视培育品牌和商誉,发展无形资产、信用等评估服务。抓紧研究制定咨询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依法健全商务咨询服务的职业评价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加强执业培训和行业自律。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推动商务咨询服务国际化发展。

(九)服务外包。
把握全球服务外包发展新趋势,积极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大力培育在岸服务外包市场。抓紧研究制定在岸与离岸服务外包协调发展政策。适应生产性服务业社会化、专业化发展要求,鼓励服务外包,促进企业突出核心业务、优化生产流程、创新组织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率。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发展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服务业务,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鼓励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购买专业化服务,加强管理创新。支持企业购买专业化服务,构建数字化服务平台,实现包括产品设计、工艺流程、生产规划、生产制造和售后服务在内的全过程管理。

(十)售后服务。
鼓励企业将售后服务作为开拓市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增强服务功能,健全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服务体系。完善产品“三包”制度,推动发展产品配送、安装调试、以旧换新等售后服务,积极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发展远程检测诊断、运营维护、技术支持等售后服务新业态。大力发展专业维护维修服务,加快技术研发与应用,促进维护维修服务业务和服务模式创新,鼓励开展设备监理、维护、修理和运行等全生命周期服务。积极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维护维修服务,支持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内设机构向专业维护维修公司转变。完善售后服务标准,加强售后服务专业队伍建设,健全售后服务认证制度和质量监测体系,不断提高用户满意度。

(十一)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
以产业引导、政策扶持和环境营造为重点,推进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大力开发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需求的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产品。提高人力资源服务水平,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供求对接,引导各类企业通过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和使用水平,提升劳动者素质和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专业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统筹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等各种培训资源,强化生产性服务业所需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开发培训。加快推广中关村科技园区股权激励试点经验,调动科研人员创新进取的积极性。营造尊重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社会环境。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积极创建知名品牌,增强独特文化特质,以品牌引领消费,带动生产制造,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价值评价机制。

四、政策措施

从深化改革开放、完善财税政策、强化金融创新、有效供给土地、健全价格机制和加强基础工作等方面,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

(一)进一步扩大开放。
进一步放开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不得对社会资本设置歧视性障碍,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减少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前置审批和资质认定项目,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加快落实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允许社会资本参与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引导外资企业来华设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各类功能性总部和分支机构、研发中心、营运基地等。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加快研究制定服务业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对已经明确的扩大开放要求,要抓紧落实配套措施。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发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服务业领域先行先试的作用。加强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服务业合作,加快推进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与港澳地区,福建厦门、平潭和江苏昆山与台湾地区的服务业合作试点。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依托现有产品贸易优势,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大力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空间。简化境外投资审批程序,进一步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境外投资的便利化程度。鼓励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国际营销渠道,积极研究为符合条件的电子商务企业、快递企业提供便利通关措施。加快跨境电子商务通关试点建设。鼓励设立境外投资贸易服务机构,做好境外投资需求的规模、领域和国别研究,提供对外投资准确信息,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咨询服务。

(二)完善财税政策。
尽快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扩大到服务业全领域。根据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度高的特点,完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税收政策。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节能环保等科技型、创新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可申请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研究适时扩大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产品出口退税政策范围,制定产品退税目录和具体管理办法。
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在各自事权和支出责任范围内,重点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市场诚信体系、标准体系建设以及公共服务平台等服务业发展薄弱环节建设,探索完善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建立统一开放、规范竞争的服务业市场体系。鼓励开发区、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服务业集聚区和发展示范区积极建设重大服务平台。积极研究自主创新产品首次应用政策,增加对研发设计成果应用的支持。完善政府采购办法,逐步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凡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都可以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交给社会力量承担。研究制定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性目录,明确政府购买的服务种类、性质和内容。

(三)创新金融服务。
鼓励商业银行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开发适合生产性服务业特点的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发展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等融资方式。支持节能环保服务项目以预期收益质押获得贷款。研究制定利用知识产权质押、仓单质押、信用保险保单质押、股权质押、商业保理等多种方式融资的可行措施。建立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完善动产抵(质)押登记公示体系,建立健全动产押品管理公司监管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工具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商业银行发行专项金融债券,服务小微企业。根据研发、设计、应用的阶段特征和需求,建立完善相应的融资支持体系和产品。搭建方便快捷的融资平台,支持符合条件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担保服务实行免征营业税政策。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扩大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担保业务规模。

(四)完善土地和价格政策。
合理安排生产性服务业用地,促进节约集约发展。鼓励工业企业利用自有工业用地兴办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自营生产性服务业,经依法批准,对提高自有工业用地容积率用于自营生产性服务业的工业企业,可按新用途办理相关手续。选择具备条件的城市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鼓励通过对城镇低效用地的改造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示范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土地利用工作的协同指导。
建立完善主要以市场决定价格的生产性服务业价格形成机制,规范服务价格。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贷款定价机制,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落实生产性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与工业同价。对工业企业分离出的非核心业务,在水、气方面实行与原企业相同的价格政策。符合条件的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企业,可申请参与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违规收费项目的清理和监督检查。
(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队伍建设。
鼓励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创造自主知识产权,加强对服务模式、服务内容等创新的保护。加快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推进国家版权监管平台建设。扩大知识产权基础信息资源共享范围,促进知识产权协同创新。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创新积极性。加强政府引导,及时发布各类人才需求导向等信息。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团队培养,建立创新发展服务平台。研究促进设计、创意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办法,鼓励创新型人才发展。建设大型专业人才服务平台,增强人才供需衔接。

(六)建立健全统计制度。
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抓紧研究制定生产性服务业及重点领域统计分类,完善相关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明确各有关部门相关统计任务。建立健全有关部门信息共享机制,逐步形成年度、季度信息发布机制。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大意义,把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任务,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研究制定扶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配合,抓紧制定各项配套政策和落实政策措施分工的具体措施,营造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对本意见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跟踪分析,每半年向国务院报告一次落实情况,重大问题及时报告。
在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同时,要围绕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继续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落实和完善生活性服务业支持政策,拓展新领域,不断丰富健康、家庭、养老等服务产品供给;发展新业态,不断提高网络购物、远程教育、旅游等服务层次水平;培育新热点,不断扩大文化创意、数字家庭、信息消费等消费市场规模,做到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切实把服务业打造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国务院
2014年7月28日



2013-07-08
Fusion-io Acceleration为SAP解决方案节约时间

2013-10-29


   Fusion-io近日宣布加入SAP PartnerEdge计划,凭借多年为领先的服务器系统提供商所提供的SAP解决方案加速性能的经验,作为现有SAP应用程序的插入式加速或者融入面向SAP HANA平台(由思科、戴尔、惠普和IBM等领先解决方案提供商所提供)的新解决方案。Fusion ioMemory产品用来在整个数据中心内的许多SAP解决方案中提供实时性能。

   Fusion-io战略业务拓展副总裁Sean Hehir表示:“凭借Fusion-io acceleration for SAP解决方案,全球企业通过更快运行其SAP解决方案而节约更多时间。由于处理报告的时间从几小时缩短至几分钟,企业能够更快地通过报告得出的信息做出决策,以把握实时业务机会。作为我们在整个数据中心上提供应用程序加速战略的一部分,Fusion ioMemory加速了由当今许多系统领导厂商所提供的基于SAP的解决方案,而我们也很自豪能够成为SAP PartnerEdge计划的合作伙伴,更好地服务于遍布全球的客户。”

    SAP和Fusion-io的产品已经帮助很多全球客户取得商业成功。为150万人提供综合医疗服务的维尔茨堡大学医院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医院之一。这家医院运行一套基于SAP ERP应用程序的医疗信息系统,并为数千名医生、护士、科学家和管理人员所用。

   为了提高性能并支持新的SAP功能,医院的IT团队将包括临时表格在内的整个数据库迁移到镜像Fusion ioMemory,从而为数千用户提高了响应速度。该解决方案将资本成本降低了33%,并将SAP ERP系统内的处理速度提高了2-5倍,从而使医院员工保持高效工作,而不是束手等待。即使在升级阶段,ioMemory的速度也将医院的停机时间压缩到了两小时以内,而不是预计的五小时。医院IT系统负责人Klaus Stärk表示:“Fusion ioDrive2平均提速2-5倍,事实上,这一改进是显而易见的。”

    澳大利亚的RCR Tomlinson公司是一家领先的集成工程解决方案提供商,为整个亚太区的采矿、能源、资源和电力行业提供全程解决方案。在ITC基础设施经理Stacey Squire的带领下,RCR Tomlinson公司IT团队决定集中运营,以提高硬件效率,创造共同的用户体验,并简化基础设施管理。

    通过Microsoft Hyper-V和Fusion ioMemory,Squire的团队在刀片服务器上虚拟化了所有RCR Tomlinson业务应用程序。ioMemory使RCR Tomlinson得以拥有一个更强大、更高效的虚拟化基础设施(其归档速度提高了9倍),以及OpenText ECM Suite for SAP Solutions。以往需要花三小时甚至更多的大型归档工作目前在采用Fusion的刀片服务器上只需20分钟就能完成,从而使员工能够完成更多工作,只需几分钟而不是几小时就能获得关键性报告。


2013-07-08
9月ERP品牌影响力出炉 甲骨文用友SAP居三甲

2013-10-29


    新华网北京软件频道10月28日电 据中国软件资讯网报道,中国IT研究中心(CNIT-Research)近日发布了2013年9月份ERP品牌影响力报告。

报告显示,受甲骨文2013全球大会举办影响,本月甲骨文品牌影响力大幅上升,跃居首位;用友软件由于大量负面新闻影响下降一位居次席;SAP排名第三。排名四至十名的分别是金蝶、浪潮通软、远光软件、任我行、金算盘、infor、新大中软件。

 

数据显示, 9月份,ERP品牌用户关注度指数平均值为631.4,其中,SAP最高,用户关注度指数为1581;甲骨文排第二,关注度指数为1400;用友第三,用户关注度指数为1006。(如下图所示)。

9月份ERP品牌用户关注度指数



媒体关注度方面:9月份,“用友用户大会”和“甲骨文全球大会”相继召开,用友软件与甲骨文均获得超高媒体关注度,关注度指数分别达到90与70,远高于其它ERP品牌;SAP排名第三,关注度为6。(如下图所示)。

9月份ERP品牌媒体关注度指数



通过对新浪微博认证用户传播统计,9月份,最爱微博用户关注的品牌是用友,在所有对ERP的关注中,用户获得46.52%的关注,居首位;SAP第二,获得21.42%的关注;甲骨文第三,获得16.11%的微博用户关注。(如下图所示)。

9月份ERP品牌微博关注比

2013-07-08
社会创新是企业未来持续发展新动力

2013-07-18


    当今世界正面临一系列前所未有、错综复杂的全球性挑战。在经济发展之外,大量的社会需求迫切需要得到满足。越来越多大型企业,它们的业务遍布世界各地,已经突破了某一个国家的界限,它们不仅是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在环境及社区方面的投入也可以推动当地社会的全面发展。应对全球挑战,企业应该承担更重要的角色,这也是企业的下一个增长点。社会创新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性需求而从事的创造性活动。社会创新的活动领域主要是社会领域,如教育、医疗、养老、扶贫、助残、环保等领域。

    对于企业来说,社会创新将传统的CSR转变为SCR,让S成为前提条件,也就是说企业用对社会议题的关注及社会需求的应对开展产品服务创新、组织创新、流程创新、营销创新等一切与业务发展相关的创新活动,最终推动企业经济价值与社会发展的共赢。

将社会关注融入可持续发展

    越来越多领先企业在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了对环境及社会发展的关注。

    2010年11月,联合利华在全球范围内公布了可持续行动计划,承诺未来10年的可持续发展。该计划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适用于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包含约60个具体目标,其中包括改善健康与卫生状况(健康与卫生、改善营养)、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温室气体、水、废弃物)以及提高大众的生活水平(可持续采购、提高生活水平)三个主要的方面。通过这一计划,联合利华实现了与各利益相关方的价值共享,并实现了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洋河股份则以“中国梦”的品牌主张为载体,不仅助力一方发展,同时关注慈善事业,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与社会大众一起用创新的公益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洋河股份董事长张雨柏将其核心理念归结为,领先领头领一行,报国报民报一方。除了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的慈善圆梦活动,洋河还牵手浙江卫视演绎中国梦想秀,并成为本季中国梦想秀“梦想助力基金”的捐助者之一。塑造奋发图强、不断进取的品牌精神,激发国人追逐“中国梦”,积极倡导正确的价值观。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开展社会创新,还可以帮助企业赢得更好的政策支持,这一点在中国尤为突出。有效地应对政策方向,企业将获得理想的业务发展环境,同样也能规避一些潜在的政策风险。

产品创新中的社会关注

    大部分的人都会认为生产、物流等环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实际上,原始创新才是推动企业环境、社会绩效提升的起点,因为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材料的选择,产品的生产方式,物流过程的排放,产品的消费方式及回收方式等,这些问题也关系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是否是环境友好的并真正可持续的。为环境及社会创新,不是以牺牲产品性能为代价的。而是从客户需求出发,兼顾产品的效能及环境表现。

金佰利的纸制品所使用的原浆均获得了包括SFI(美国可持续林业倡议)、FSC(森林管理委员会)等在内的世界五大森林体系的认证,通过保证原料的可持续性直接推动了产品的环境友好性。

    彪马(PUMA)推出了非常创新的产品包装CleverLittleBag,简约到仅用一张纸和一个环保袋即可完成鞋盒与购物袋的所有工作,提高鞋盒循环利用率,同时也减少一次性袋子的使用。此外,这个包装因为减重,还有效地降低了物流中的能源使用和排放。

    而在金融领域,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银行在采纳“赤道原则”。“赤道原则”是2002年10月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提出的一项企业贷款准则。这项准则要求金融机构在向一个项目投资时,要对该项目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且利用金融杠杆促进该项目在环境保护以及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目前“赤道原则”已经成为国际项目融资的一个新标准,适用于全球各行业总成本超过1000万美元的新项目融资。包括花旗、渣打、汇丰在内的60余家大型跨国银行已明确实行“赤道原则”,在贷款和项目资助中强调企业的环境和社会责任,项目融资额约占全球融资总额的85%。“赤道原则”是金融机构通过产品与服务创新与融资企业共同履行社会责任的典型案例,最终的收效是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获得贷款,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促使社会获得了更大的效益。

    推动产品的社会创新为企业带来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建立了产品的差异化,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价值,提高了消费者购买预期并定义了市场新的游戏规则,从而成就了企业更加优异的市场表现,推动了企业与环境、社会共赢的可持续发展。

价值链的社会创新

    企业在实现价值的过程中通过职能部门及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总会与这样或那样的社会需求相联系。企业若能从共享价值的角度,应用创新的运营方式来应对社会议题,自身的竞争力也会随之提升。

    以企业的采购和供应链管理为例,社会创新的价值在于如何通过采购的杠杆来与供应商实现共同的可持续发展愿景。

    沃尔玛在这一领域做出了表率,创新性地提出了“农超对接”项目,通过对农产品进行直接采购,帮助农民提高市场适应能力,鼓励和引导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并指导其在生产中推进环境保护。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保证消费者能够买到更加新鲜、健康、环境友好的农产品,最终实现环境、顾客、农民及地方经济的多赢局面。

    星巴克在咖啡豆的采购政策中也有非常创新的举措,除了在产品品质和商业表现的要求之外,还对供应商在环境保护及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有特别的要求,通过这些举措,星巴克筛选了最优质的供应商,也确保了自身咖啡的品质。实际上越来越多的企业还通过采购的政策来支持弱势群体,比如从社会企业或残疾人经营的企业中采购等等,而其中的社会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获得同等质量的产品供应的同时,企业也获得了良好的声誉。

    社会创新还表现在价值链的各个方面,比如通过生产环节中的技术创新,关注节能减排,从长远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比如投入员工的职业安全与健康,并鼓励员工参与公司的责任倡导,而最终员工的忠诚度也随之提升;此外还有应用创新的政策或技术来实现物流过程中的碳排放并长远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等等。

    综上看来,企业的盈利与非盈利的界限似乎正在打破,用创新的方式应对社会需求,并创造企业价值将成为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

作者:郎华,来源:《商学院》 )


2013-07-08
改变企业命运的“七习惯”

2013-07-18


    庸庸碌碌的人会长时间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徘徊。因为不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而虚耗了生命,这样的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而高效能的人懂得设计自己的未来。他们会认真地计划自己要成为什么人,想做些什么,要拥有什么,并且清晰明确地写出来作为自己做决策时的指导。

    有意思的是,庸碌平凡者与高效能人士之间存在一种神奇的效应,俗称“马太效应”。顾名思义,这个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于是穷者愈穷,富者愈福。

    在企业经营中也有类似的效应存在,比如,明明某个企业不缺资金,但是每天还是有投资商挤破头地想再投一点;而对于那些缺钱的企业,需要面对的就往往是银行、借贷方的催债,简直是雪上加霜。我们周围还会存在这样的想象;越强大的企业吸纳的人才就越多,外面的人才还会源源不断地来投奔,规模不大的的企业本就缺人,人才还要不停地流失。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倒过来,性格的改变也可以让自己的命运发生改变,而想要改变自己的性格,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的习惯。于是我们得出了这样的公式:改变习惯-改变性格-改变命运。成为高效能的人士是这样,做公司也是如此。

    如果一个公司或者个人已经陷入了负循环,那么想要跳出马太效应的怪圈,首先要做的是“be proactive”,即积极主动。小企业缺品牌、缺钱、缺人、缺生意,越缺这些资源,客户就越容易对其产生不信任,也就越不易得到生意机会。这时需要做的是找准细分领域,积极地把每一件小事扎实做好。

    第二是以终为始,一个企业要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才可能脱离原地打转的怪圈,不会沦为一个朝不保夕的机会型成功企业,而是让成功成为稳定可积累的企业资源。

    第三是要事第一。做企业需要清楚地了解哪些事重要,哪些事不重要,这样才能将时间花在正确的地方。记住,这也意味着需要远离自己的舒适圈,投身于自己本不喜欢、或竞争压力大的任务。

    第四是要建立双赢思维,一个健康的企业应寻求互惠的合作。在商务谈判中往往有无法达成双赢的情况,此时记住“不成交”可能才是最佳的选择。在发展企业文化时,要奖励员工中的双赢行为,避免无意中奖励单赢行为。

    第五是知彼解己。这个话与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有先去理解别人,然后才能得到理解。史蒂芬?柯维认为这个习惯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原则,有效聆听不是简单的附和,而是要以自身经历去体验别人的话。所谓“体悟”,由来如此。

    第六是统合综效。通过彼此信任的交流,寻求平衡个人差异的途径,创造出一个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整体。通过相互信任和理解,人们可以发现比个人单独解决更有效的群策方案,并最终解决矛盾。

    第七是组织的不断更新。从工作中抽点时间出来,通过在身体、心智、精神方面的自我更新来构筑生产力。对企业则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自我反刍,才能够把组织经验和知识贯彻到企业的每个机体中去。

    当企业做到了以上的“七习惯”,就一定能够尽快脱离负向的马太效应,进入马太效应的正循环。(摘自《AMT前沿论丛》2012年第6期,作者: 孔祥云)